三藏教
第二时是阿含时。世尊于二十一日宣说华严之后,到鹿野苑度五比丘;从这时候开始,以十二年的时间,说三藏教四阿含诸经。所谓的三藏教,以四阿含为经藏,以毘尼为律藏,以阿毘昙为论藏,名为三藏教;而四阿含则是指,《长阿含》、《中阿含》、《增壹阿含》和《杂阿含》。这四阿含已经总述了三乘佛法。《长阿含》以四谛、八正、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,兼破六十二种外道见。《中阿含》与《长阿含》所说大致相同,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、为人悉檀、对治悉檀,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,但由于隐覆难知,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。《杂阿含》则多述及第一义谛,虽然偏说二乘菩提,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,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,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。《增壹阿含》则开显大乘菩萨道之如来藏法门。
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,也是 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,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;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,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、般若;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,不容易为人所知、所触,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,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。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,自知不受后有之后,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、所作已办,在未舍寿前便会独自思惟:阿罗汉入灭以后,是有、是无,是有无、是非有无?由于这样思惟的缘故,就知道有涅槃本际不灭,离我,离人,离受想行,寂然无想,非三界有,亦非断灭无,因此而说为中道。但是,阿罗汉仍然未知、未证、未领受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,所以不能发起般若智慧,当然就无法入于中道实相之中。世尊为了度化阿罗汉们回小向大,继续进修佛菩提道,早已预埋伏笔于四阿含之中,以待后时缘熟而说胜妙之成佛法道。
--------《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》 <第065集 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?>  正圜老师主讲
推荐阅读